欢迎访问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提供商务礼仪培训 政务礼仪培训 销售礼仪培训 接待礼仪培训 医务礼仪培训 会务服务礼仪培训 小车驾驶员礼仪培训 展厅讲解礼仪培训…
位置:首页 > > 医护礼仪
医务礼仪培训之医生和患者交往礼仪
发表时间:2019-04-04     字体:【

电视剧《外科风云》第一集的最后。医师问小南南:“你头晕吗?你恶心吗?”这是典型的提示性询问,对儿科小患者来说,很容易得到虚假信息。

正确的提问应该是:你哪里不舒服?或者是:你还有什么不舒服?

也就是说,医生在和患者沟通当中,尽量避免封闭的提示性提问。否则有的患者就会顺着你的话去想象:好像有点疼,又好像不疼,反而误导了医生。很多患者对疾病的内心恐惧感,再加上不科学的问法,无形中就产生不正常的心理暗示,就如下例中的实验。

在一个封闭的实验室里,教授说:你们九个人听我的指挥,走过这个曲曲弯弯的小桥,千万别掉下去,不过掉下去也没关系,底下就是一点水。大家顺利过桥 ;走过去后,教授打开了一盏黄灯,透过黄灯九个人看到,桥底下不仅仅是一点水,而且还有几条在蠕动的鳄鱼,所有人吓了一跳。

教授问:现在你们谁敢走回来?大家没一人敢走了。 教授说:你们要用心理暗示,想象自己走在坚固的铁桥上。此时只有三个人愿意尝试:第一个人颤颤巍巍,走的时间多花了一倍;第二个人哆哆嗦嗦,走了一半再也坚持不住了,吓得趴在桥上;第三个人才走了三步就吓爬下了。

教授这时打开了所有的灯,大家这才发现,在桥和鳄鱼之间还有一层网,网是黄色的,刚才在黄灯下看不清楚。大家现在不怕了,说要知道有网我们早就过去了,几个人都大胆的走过来了。

其实很多问题是因患者对医学的不了解,自我想象出来的。自我想象后产生恐惧心理,从而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医务礼仪培训专家靳斓认为,医生和患者接触中,需要多一些换位思考,多站在患者角度与之交流。

⊙用患者能接受的方式说话

同患者及家属要想有效地交流,就需要先改变我们的沟通思维,从对方角度出发,把医生需要说的话转变成患者能听得进、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去说。

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有一句名言:“医生有三件法宝,第一是语言,第二是药物,第三是手术刀。”也说明在医疗服务中医生需要重视语言的作用。

常言道,语言可以治病,但也可以致病。人生病了,情感就会变得复杂、脆弱、敏感,在意的也变多了。这些是人之常情,医生应该可以理解。同时也要求我们医生避免说一些容易让患者产生不好联想的话,比如:“完了”“死了”“没了”“来晚了”等语言。

我们可以说:“抱歉”“对不起”“我们也深表遗憾”“如果我是您,我也会很痛苦”“我非常理解您的心情”。这样的表达,让患者从情感上得到共鸣,从而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

⊙注意保护患者隐私

医生要注意患者的隐私,不管是身体隐私,还是接触到的其他方面的私事。

对医生来说,眼里只有患者,不分男女。但对患者来说,男女当然之别。医务礼仪培训专家靳斓提示,医生在问诊和查体时就要注意这一点,避免让异性患者产生不必要的误解。有的医生在需要查体时直接跟患者说:“去那躺好”“躺下”,初次进医院的患者或许就懵了。如果医生能把话说规范一点,情况就不同了。比如:“我给你做一下检查,请躺到检查床上去。”对方就能明白,也就能踏踏实实地配合了。

患者女友问实习医生其男友的病情。聊病情的时候,医生告诉患者的女朋友,患者家里很穷,工作的同时还在其他地方打零工,就是为了多挣钱。患者女朋友知道后认为男朋友不诚实,不告诉她这些是对她极大的不信任,双方差点闹到分手。患者最后的怨气都怪到了实习医生头上,认为就是他把自己的私事抖出来了,差点和医生打起来。

口是伤人斧,言是割舌刀。每个人都有尊严,都好面子。所以在医疗工作中,不管了解到患者或其家庭哪方面的隐私,都应仅止于当事医护且为治疗所需,而不是对外闲聊或玩笑的资本。

⊙沟通专业知识要形象化

医生花了若干年时间才学好专业医学知识,要想让患者一下子就弄懂医学知识的相关内容或名词术语,确实有些难为患者了。所以医患交流中,应尽量少用专业的医学名词,否则会容易使双方的沟通产生困难。

医务礼仪培训专家靳斓注意到,有的医护人员用画图的方式来向患者介绍病情,说明治疗方案,讲解手术过程。这使本来难懂的医学变得容易化,简单化,形象化,确实是一种好的沟通方式。这样的事例告诉医生:医疗工作中我们有责任让不易懂的医学行为、医学名词,变得通俗易懂,从而更利于医患沟通。

据华龙网消息。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一名聋哑患者。在手术前,28岁的麻醉师邱飞龙专门手绘了一幅手术麻醉流程图,详细的把手术中的每一个步骤画了出来,不仅令患者看到后大为安心,还被同事发到了朋友圈引来大量网友点赞。

一些心内科医生,骨伤科医生,他们用心脏模型,骨骼模型给患者讲解病情的产生原因,具体要手术的位置,让患者能快速而形象化的了解。有的医生还把心脏比喻成泵或发动机,把脚比喻成车轱辘,这样一来与实际能直关看到的事物紧密相连,更接地气,也方便患者的理解,交流自然顺畅了。

⊙对患者做出必要回应

如果患者走出你的诊室以后不能够做到病情得以减轻,你就不是一个好医生。这里主要是指心理上的减轻,指获得信心,得到安慰、鼓励。

不少医生在接诊中,不懂得怎么倾听并回应患者。倾听回应,其实就是给予相应的行动,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医生的语言。当患者表现出担心,那么医生首先要用语言和表情回应,可以说“请放心,我们会全力以赴”,在医生看来只是回应一句话,但在患者听来,却能让他们信心百倍,得以积极地配合治疗。

有些医生认为“顾不上说话”“我忙着为患者治疗,根本不用解释”。关键是患者有时候确实不知道医生在干什么,甚至误解为医生在干与自己病症无关的事,无视他的痛苦。所以,对患者做出必要的回应,在医生诊断中很重要,也起到安抚患者情绪的作用。

而有些属于患者或家属的无知,做出或说出一些在医生看来啼笑皆非的判断或话语。医生这时候需要以理性、专业、关爱的心理,做必要解释,打消他们的疑虑,以让他们尽快获得更好治疗。

家长领着发烧的孩子看病。检查后大夫说需要输液,医生问:有药物过敏吗?家长眨巴眼不懂。医生补充说:“孩子对抗生素有什么过敏的吗?”家长也不理解。可这时家长却急眼了,说:“你就快开药吧!我们邻居儿子挂了一瓶水,立马就不发烧了。”

有些则是医生出于“医者仁心”而应主动做出回应,比如“空巢老人”就诊。缺乏家人陪护是最大特点,其心理相对来说必然更显得失落、抑郁。医务礼仪培训专家靳斓建议,当医生如获知这样的信息,可以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多表达一些关爱,比如多说说话,帮忙倒水等的小协助。这些不起眼的小举动,却能闪烁出人性的温暖光芒。

⊙不说推托的话

一位患者胳膊不能自由伸直,挂骨科号。医生说:“这需要手术,就一个小手术。”患者紧张地问:“手术!具体做的位置,怎么做啊”。医生看了患者一眼:“跟你说了你也不知道,做了就知道了。”这让人茫然的回答,肯定加剧了患者的紧张感。

也许确如医生所说,说了患者也不懂,而且那是医生眼里的小手术,经常做。但在患者眼里那是要开一刀,要流血的,自然心里担心、紧张,不踏实,也才想了解的多一些,以寻求安全感。医生不应该觉得没必要解释,而不顾患者感受说些推托的话。

⊙与患者交往不越线

在患者及家属看来,医生是疾病治疗的关键角色;而尽力救治是医生职责、医德所在。

在治疗接触中,对患者提出的便于治疗的要求或期望,合理且在能力范围之内,应尽可能协调解决。但对超范围的不合理要求,则应委婉拒绝。甚至对于一些患者及家属特殊原因要开具虚假的诊断,必须拒绝。

有的患者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会悄悄“意思意思”,医生只能想办法拒绝、退还。

而请患者或家属帮忙“办事”这样的情形必须杜绝。现在社会复杂、医患关系复杂,但法律、纪律却严明,需要医生守住自己的底线、良好声誉和医者尊严。

(本文摘自《医护礼仪与医患沟通技巧》,中国经济出版社,2018年)

(咨询礼仪培训事宜,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

 
上一篇:医院服务礼仪之医生病房礼仪
下一篇:医院优质服务礼仪之医生岗中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