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晓东
(未来之舟礼仪培训网)作为孙辈的家庭成员,包括媳妇们,每天天将亮就必须起床,洗手漱口、束发冠带之后,衣着整齐地一起到祖辈的住处请安。祖辈起床后,诸孙与媳妇摆上早餐用具,然后退下。吃饭时,诸孙与媳妇先请示祖辈喜欢吃什么,按祖辈的的需要供上食物。祖辈动筷子之后,诸孙与媳妇才能退下就食。晚上祖辈就寝时,孙辈必须将祖辈安置好,才能回到自己的寝室。平常闲居无事,要经常服侍在祖辈的身旁,容貌要恭敬,办事要谨慎,说话要低声下气,和颜悦色。祖辈出入行走,诸孙要恭敬地扶持。不能在祖辈面前擤鼻涕,吐唾沫,高声喧闹呼叫。祖辈不让坐,不敢坐;不让退下,不敢擅自离开。坐着的时候恰值祖辈经过,必须起身。对于非直系的祖辈,如果同在一家或一村居住,两天不见,见后拜两拜;五天以上不见,则拜四拜。冬至、正旦两天,往贺,高拜;朔望四拜。如果祖辈命减之,则从命。受到祖辈呵斥,孙辈不论是非曲直,只能俯首默受,不能辩解。
祖辈对孙辈也要爱护、仁慈,不能动辄打骂,使孙辈不知所从,也不能冷语秽言,使其无处容身。孙辈有过,祖辈应反复劝诫诱导,实在不得已,才能加以鞭苔,使其知耻辱。在财产、赠物方面对诸孙不得偏心。
居家事祖的礼节规定,无非是让孙辈在与祖辈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通过对祖辈的精心侍奉,培养敬祖尊老的思想感情。在这方面,封建家礼的实施收到了显著的效果,从汉代到明清,出现了不少尊祖的典型人物和事例。
《陈情表》是一篇流传千古、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的作者,晋代犍为武阳人李密就是一个以孝敬祖母而闻名天下的人。李密父亲早死,母亲在他四岁时改嫁,祖母刘氏将他养育成人,李密深怀感激与敬爱之心,精心侍奉刘氏。刘氏有病,他就含着眼泪服侍左右,用膳饮药,寸步不离,累了就歇息于祖母身旁,从未解衣。后因才华初露被晋帝下诏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拒不从命。官吏催迫甚急,李密遂上《陈情表》一文,言辞恳切地说:家中只有臣与祖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早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苟徇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恤,况臣孤苦尪羸之极”。“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以无终余年,母孙二人,相依为命,是以私情区区,不敢弃远”。爱祖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深深打动了晋武帝司马炎。直到为祖母送终以后,李密才应召入朝,为太子洗马。
晋代还有一位孝祖之人叫原谷,他的祖父已经年迈,行动不便,与其父母生活在一起。父母渐渐感到老人是个负担,产生了厌憎之情,打算抛弃他。当时原谷只有十五岁,屡次劝说父母不要这样做。父母不听,做了一辆推车将老人推到荒野扔下。原谷跟随在后,父母一走,他就将小车推了回来。父母见后大惊,说:这是凶器还不快扔掉,为什么要收回来?原谷不慌不忙地回答道:等将来父母年老体弱、不能操劳时,我就用不着另做一辆推车了。父母听到后,面面相觑,深为原谷的孝心所感动,于是又将老人接回,侍奉终身。
北宋的时候,越州人朱回有一女儿叫朱娥,母亲早亡,随祖母生活。在朱娥十岁那年,一天,祖母与同里人朱颜发生争执,朱颜一怒之下,持刀欲杀朱娥的祖母,朱娥一家人见状逃走,只有十岁的小朱娥一边哭号,一边紧紧抓住朱颜的衣服,进而又抱住他拿刀的手臂,吊起身子,力图将他的刀拉下来。朱娥的祖母趁机逃脱,免遭一死。朱颜迁怒于朱蛾,将她猛砍数十刀,她仍然抓住朱颜的衣襟不放,最后被朱颜割断喉咙而死。官府闻知后,赐予其家许多粟帛,会稽县令董皆还为她塑了一座像立于神庙中。
敬祖在封建社会是被特别强调的行为规则之一,因此这些尊尊敬祖的典型人物的事迹也被大加颂扬,并载于史册。
(摘自《中国封建家礼》,陕西人民出版社)
(咨询礼仪培训事宜,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