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
(未来之舟礼仪培训网)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历史性访华。随后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在座的美国人大都不会使用筷子,只好拿着吃西餐的刀叉笨拙地对付着中餐,惟独尼克松不同于他人,不紧不慢地用筷子夹取美味佳肴,他那挺像回事的一招一式,吸引了众多记者的镜头,一下子传遍全世界。而尼克松回国后,也常常带着全家吃中餐,从此放不下手中的筷子。
在餐具方面,中外差异明显。世界上餐具主要有三类,一类是筷子,一类是刀叉,另一类是手指作为用餐工具。中国使用筷子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包括亚洲一些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地区如日本、韩国、朝鲜、越南、新加坡及海外华人等,用筷子和汤匙,吃饭用碗盛。
用手指用餐的民族很多,占世界总人口的大部分,大部分都是受印度文化和伊斯兰阿拉伯两种文化的影响。比如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泰国、柬埔寨、老挝、泰国、印尼、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土耳其、阿富汗及阿拉伯民族和拉丁美洲部分国家、非洲部分国家。用手抓时,讲究饭前、饭后洗手。在具体食物吃法上,并没有特别之处。
西方约从16世纪开始,普遍使用刀叉作为餐具。受西方文化影响非洲也有很多使用刀叉作为餐用。我们专门介绍一下西餐中的餐具使用。
西餐中用盘子盛食物,用刀叉即切即吃,喝汤则有专门的汤匙,而且各种不同的酒还有专门的酒杯。使用刀叉的基本原则是右手持刀或汤匙,左手拿叉。如果有两把以上,应由最外面的依次向内取用。也就是说,第一道菜用最外侧的餐具,然后顺序向内推移,每道菜用一副餐具,直到每件都用过为止。刀叉的拿法是轻握尾端,食指按在柄上,不可以翘着小指头拿刀。如果感觉不方便,可以换右手拿叉,但更换频繁则显得粗野。吃体积较大的蔬菜时,可用刀叉来折叠、分切。较软的食物可放在叉子平面上。如果菜肴上桌的时候上面特别附有餐具,那就要使用附有的餐具。
使用刀叉进餐时,从外侧往内侧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东西时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执刀将其切成小块,用叉子送进嘴里。使用刀时,刀刃一定要向内。
如果需要说话,可以拿着刀叉,无需放下,但不能挥动刀叉。不用刀时,可用右手持叉,但如果需要作手势时,就应放下刀叉。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支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支手拿叉取菜。使用刀叉时,尽量不使其碰撞,以免发出大的声音。
汤匙要用右手拿,拿汤匙的柄端,食指在上,按住汤匙的柄,拇指和中指在下面支撑。喝汤时,是由内向外舀。每次不要舀得太满,而且是汤匙的尖端部分对着自己的嘴部。
西餐里经常会有洗指碗。洗指碗是个精致的小碗,里面盛着水。如果上了需要用手解决的菜,比如虾,就会同时送上洗指碗。另一方面来说,如果和某道菜同时端上来的还有洗指碗,那也就说明这道菜可以“动手”。洗的时候把一只手的手指伸进去轻轻地洗一洗后拿起来,再伸另一只手,然后在餐巾上轻轻地擦一擦。
除了刀、叉、匙、洗指碗外,还有杯类。
匙、刀、叉类:
A、糕匙:用来吃雪糕等;
B、小咖啡匙:用于调味品、鱼子酱以及餐后咖啡;
C、冰饮料匙:用于高脚杯的饮料甜点;
D、茶匙:用于咖啡、茶水、水果及某些甜点;
E、汤匙:用于甜点、麦片粥以及汤;
F、正餐刀:适用于除了鱼之外的所有正菜;
G、牛油刀:用来切小黄油块、软奶糖、酸辣酱以及开胃小菜;
H、牛排刀:用来切肉;
I、正餐叉:除了鱼之外,适用于吃所有的主菜;
J、沙拉餐叉:吃沙拉、鱼肉、馅饼、点心以及冷盘时用;
K、开胃食品餐叉:吃海鲜、开胃水果、龙虾时用,吃泡菜、橄榄的时候也可以用。
匙、刀、叉
杯类:
A、吉格杯:多用于烈性酒的纯饮,又叫烈酒纯饮杯;
B、古典杯:多用于盛加冰块的烈性酒和古典鸡尾酒;
C、坦布勒杯:多用于盛长时间品尝的酒或软饮料;
D、高杯:可以装盛任何软饮料;
E、比尔森式啤酒杯:这是传统的啤酒杯;
F、鸡尾酒杯:鸡尾酒专用酒杯;
G、啤酒杯:用来盛啤酒;
H、白兰地杯:用来盛白兰地酒;
I、雪利酒杯:主要用于盛雪利酒;
J、白葡萄酒杯:比红葡萄酒杯略小些,主要用于盛白葡萄酒和用其制造的鸡尾酒;
K、红葡萄酒杯:主要用于盛红葡萄酒和用其做成的鸡尾酒;
L、笛形香槟杯:最好的盛香槟酒的酒杯,酒的气泡不易很快散掉,主要供盛香槟酒和香槟鸡尾酒用。
各种杯
(摘自未来之舟出版的《中外有别:中国人最应了解的88个国外礼仪》。咨询国际商务礼仪培训事宜,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