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刚
抗日战争时期,傅斯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同时,兼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
傅斯年在所里深受敬重,但不管是研究员还是杂勤,都统一管他叫老傅。大家叫得很自然,傅斯年听得很舒服。可是傅斯年明明是大家敬重的所长,按常理,除了老资格的研究员, 可以这样叫以外,其他人甚至杂勤怎么能这样叫呢?这多少让人有些不解。还是来看看下面的故事:
一次,傅斯年受邀到一家书社讲学。书社早早打出了广告,卖了一个关子,只是说一个博学的大人物来讲,但没有透露是谁。这个海报赚足了噱头,前来听课的人络绎不绝。
书社社长非常欣喜,开场介绍时继续保持神秘感,他先出场,对大家说:“众书友,欢迎大家来听课。今天,我们非常荣幸地请到了北大文科研究所傅所长给我们讲课……”
此话一出,现场出现了嘘声。海报打得特别牛,实际不咋样,找了一个“副”所长来讲学,还称是个博学的大人物,这明显是骗人的。这哪行,众人喊退票。
这时,社长急忙解释说:“大家别误会,这可是著名的学者、联大的教授,傅斯年所长啊!”人们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是傅斯年来讲学了。顿时,人们报以热烈掌声欢迎傅斯年。但一开始,确实把傅斯年搞得很尴尬。
一次,傅斯年讲完课,回到所里,发现办公室钥匙没有带,便在接待室里屋休息了一会儿,等秘书开门。这时,有政府官员来求见,门卫问来人:“你找傅所长还是郑所长?傅所长是正所长,郑所长是副所长。”
来人是云南省府的,首次来拜访,门卫这么一说,把他说愣了,搞得一头雾水。好一会儿,他才说:“我是来找傅斯年所长的,请问教授先生在不在。”
门卫明白他来找谁了。刚想进屋报告,傅斯年自己从接待室里走了出来,微笑着和来人握手,就在接待室里谈了好一会儿。等来人走后,傅斯年越来越感觉这个称呼带来了太多麻烦。后来,他干脆就让秘书通知各部门,以后在所里统一叫他老傅。
傅斯年改称呼,看似为方便工作,实际是他心胸豁达。因为有这种胸怀格局,更加彰显了他作为一代文化大师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