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提供商务礼仪培训 政务礼仪培训 销售礼仪培训 接待礼仪培训 医务礼仪培训 会务服务礼仪培训 小车驾驶员礼仪培训 展厅讲解礼仪培训…
位置:首页 > > 涉外礼仪
涉外礼仪之注意公私分明
发表时间:2018-08-16     字体:【

纪录片《与全世界做生意》中,某中企进军意大利,因中外不同的文化原因而发生了一些误解。意大利女员工面对镜头直言“周末加班,这不是我们的文化”。

不少在非洲工作的中企单位员工说,非洲当地的工人基本都是到点就下班,不管给多少加班费也不愿意加班。这和“我们自己人”成了鲜明的反差。

每个有国外生活经验的人,或许都有这样的体会:我们在对于公私的关系上,和他国有明显不同,以及由此衍生出了一些其他的不同点,比如人际关系、情与法、等级观念等。

海尔的张瑞敏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在中国做生意,有三个最关系的因素,就是“关系、关系、关系”。不仅在生意上,在平时交往上都是如此。要做一件事,首先想有没有熟人,所以我们衡量团队是以关系来衡量。同时,也就习惯把成绩归于集体、归于领导,而不是自己的能力和努力。这一点也是在国外交往中,让外国人不明白的地方:你没有努力吗?你干什么了?

我们中国几千年文化的背后是儒家文化,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关系为基础的信任。这种关系之下,不一定有利于长远的效率,也容易公私不分。

国外大部分国家特别是西方,是以规则为基础的信任。这种规则可能是法律,也可能是双方约定的条条框框,一切以此为基础,简单、清晰,从长远看或许更利于高效率。这就衍生出法律意识强、公私分明等和我们不同的观念。

所以,我们可以为关系牺牲利益,为集体利益可以牺牲个人利益,认为这是识大体的表现,是一种文化。但在国外人的眼里,公是公,私是私,就像黑白一样,不容混淆。

他们认为公私分明就是责任心。在他们看来,责任心不仅仅体现在对待自己亲人的态度上,同时也应该体现在对工作的态度上。公私分明如同黑白不能混淆一样,必须要一清二楚,尤其在一些原则问题上是不能越雷池半步的。这种公私分明观念,早已成为他们的行为准则。如果为公使用的钱,即使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笔钱,也绝不会自掏腰包;私事上哪怕再小的一笔钱,也不可以占“公家”的。

工作时间兢兢业业,到了非工作时间就应该和工作“bye-bye”, 私人时间不谈公事,也是常识和惯例,他们认为这是必须的,无关是否勤快。私人时间谈公事,即使看起来再有必要,也没人会认为你对工作的热爱和积极;相反会认为你不尊重倾听者。

还有衍生出的情与法的关系。我们中国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代表,而儒家思想重义轻利,曾长期强调“德主刑辅”,情义大于法律,这在中国很多名著中都有明确表达,如《水浒》、《三国演义》等。甚至有时会情重于法,也就是说先讲合情,再讲合理,然后讲合法。于是有时候就变成遇事先托托人情,走走关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公私不分。

在法律和人情方面,国外特别是西方人更注重法律。在他们看来法高于一切。法在理前,理在情前。有些事明明不合情不合理,但合法,吃亏者也只有自认倒霉,旁观者也只能容忍。但如果不合法,即使合情合理也会闹上法庭。看似人情淡薄,却是在努力追求规则上的公正、平等。即使是一芥草民一样可以和总统打官司并可能会赢。就像美国白宫的一个普通实习生莱温斯基可以毫无阻力地控告贵为总统的克林顿。

所以我们身在国外时,必须入乡随俗,改变我们的观念和处事方法,不要再有公私不分甚至没有法律观念。遇事不要先习惯性地想到人情,否则往往会让事情变得更遭。

本文摘自 实战派礼仪专家靳斓 著《出国礼仪》(中国经济出版社)



 
上一篇:出国礼仪之出国应有的心态
下一篇:涉外礼仪之中式礼服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