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阿兰和来华工作的外国专家史密斯夫妇是邻居。时间一长,热情的阿兰和史密斯夫妇成了朋友。阿兰像对待其他朋友那样,他们出去或者回来的时候,主动询问去哪里了,逛什么商店,买什么东西。还建议说,你们应该去某某商场去买,那里的东西便宜又实惠;应该去哪个饭店吃饭,那儿的价格公道、味道好……阿兰奇怪地发现:面对自己推心置腹的“推荐”,史密斯夫妇好像露出丝丝的不悦,并且和她的关系也渐渐疏远起来。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喜欢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议和劝告,以示关心和爱护。但中西方人在提劝告和建议的方式上却有很大区别。
中国人向朋友提建议和劝告的时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应该”、“不应该”,“要”、“不要”这些带有命令口气的词。比如,“天气很冷,要多穿点衣服,别感冒了!”、“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你要多注意身体!”、“你该刮胡子了!”、“你该去上班了!”等。如果某外国人病了,你“关切”地说:“你应该去医院看看”,这句在中国人看来非常体贴的话,但可能会让他们很不高兴。在他们看来:有病看医生这样的事情谁都知道,用不着他人来教。如果连这样的事情都“教”他,显然是对其能力的怀疑,从而大大伤害其自尊心。
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这样建议类的话,表示对病人的关怀。
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在向亲朋好友提劝告和建议的时候,措词非常婉转,不能带有指令性的语气或措词。比如,“今天天气很冷,我要是你的话,我会加件毛衣”、“你最好还是把胡子刮了吧。”一般来说,双方关系越接近,说话的语气越直接。但即使是最亲密的人之间,也不会使用像我们那样的命令语气。否则,会被认为不够尊重自己独立的人格。在和病人告别时,外国人不会说“多喝水”这样建议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这时候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
(摘自未来之舟编撰的《中外有别:中国人最应了解的88个国外礼仪》,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