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人际交往中,正确恰当地使用称呼,既可以显示出自身的修养和风度,也是向他人表示尊重的一种礼仪。由于各国、各民族语言不同,风俗习惯各异,社会制度不一,表现在称呼上差别很大,如果称呼错了,不但会闹出笑话、引起反感,甚至还会产生误会。
曾风摩一时的美国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父亲杰生、母亲麦琪和三个孩子组成了幸福的一家子。孩子经常称呼他们所尊敬的父亲杰生和母亲麦琪姓名。最小的孩子本恩对姐姐卡萝尔和哥哥迈克也是直呼其名。
很多中国人都感到很惊讶:那个小男孩竟敢直呼哥哥姐姐名字甚至父母的名字!在中国人看来,长幼有序,对长辈绝对不能“直呼其名”,否则就是大不敬的行为。
在中国,小李、小刘这样的称谓,是让人感觉很亲切的,但如果这样称呼外国人,却让人反感;反过来,外国人喜欢用名字称呼对方,表示亲切,比如称呼王秀芳女士“秀芳”,或甚至“芳”。中国人称呼亲朋好友往往用“大哥”、“大姐”、“大叔”、“大婶”之类,还喜欢用他人所任的头衔前面加上他的姓加以称呼,如“赵局长”、“钱处长”、“孙科长”之类;而外国人用于称呼的正式头衔只用于法官、高级政府官员、军官、医生、教授和高级宗教人士。除此之外,不论男士或女士,不管年龄、身份相差多大,也以“你”相称,甚至可以直呼其名,不仅没有不尊重的感觉,反而显得十分亲切。
但德国人对“您”与“你”的使用极为慎重,不同场合、不同年龄、不同关系不可随便乱用。初次见面,对成年人应当称“您”。对年满14周岁的学生,教师也要用“您”这一称呼,否则会被认为不承认学生应有的地位。而法国人则普遍喜欢使用第二人称,含义为“您”。
表现在称呼上,中外的尊卑观念及表达尊卑观念的方式差异很大。比如在中国,年轻人称呼年长的人,在姓氏后面加一个“老”,以示尊敬,如“李老”、“周老”。可在国外,“老”却意味着衰朽残年,来日无多,无所用处,所以都忌讳“老”字,包括称呼上,否则会引起对方的不悦。
国外一般对男士称先生,对女士称夫人、女士、小姐。已婚女士称夫人,未婚女士统称小姐。不了解婚姻情况的女士可称小姐,对戴结婚戒指的年纪稍大的可称夫人。这些称呼可冠以姓名、职称、衔称等。如“布莱克先生”、“议员先生”、“市长先生”、“上校先生”、“玛丽小姐”、“秘书小姐”、“护士小姐”、“怀特夫人”等。
对地位高的官方人士,一般为部长以上的高级官员,按国家情况称“阁下”、职衔或先生。如“部长阁下”、“总统阁下”、“主席先生阁下”、“总理阁下”、“总理先生阁下”、“大使先生阁下”等。但美国、墨西哥、德国等国没有称“阁下”的习惯,所以在这些国家可称先生。对有地位的女士可称夫人,对有高级官衔的女士,也可称“阁下”。
君主制国家,按习惯称国王、皇后为“陛下”,称王子、公主、亲王等为“殿下”。对有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的人士既可称爵位,也可称阁下,一般也称先生。
对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及有博士等学位的人士,均可单独称“医生”、“教授”、“法官”、“律师”、“博士”等。同时可以加上姓氏,也可加先生。如“卡特教授”、“法官先生”、“律师先生”、“博士先生”、“马丁博士先生”等。
对军人一般称军衔,或军衔加先生或女士,知道姓名的可冠以姓与名。如“上校先生”、“莫利少校”、“维尔斯中尉先生”等。有的国家对将军、元帅等高级军官称阁下。
对教会中的神职人员,一般可称教会的职称,或姓名加职称,或职称加先生。如“福特神父”、“传教士先生”、“牧师先生”等。有时主教以上的神职人员也可称“阁下”。
在日本,对妇女一般称女士、小姐。对同事、朋友或熟人,一定要在名字前加姓氏。如果知道对方的职业或身份,则要称其职务。称呼同学、朋友和同事习惯用“君”。如“铃木君”、“山本君”,对于上级或不认识的人则不用。对老师、作家、医生、律师、编辑及其他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士称“先生”,如“中岛介川先生”。
(摘自未来之舟编撰的《中外有别:中国人最应了解的88个国外礼仪》,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