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舟礼仪培训网)正如《荀子*修养》中所说的那样:“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自古以来,礼仪无论对国家、社会还是个人而言,都是不可缺少的。当今世界,国家有大小之分,人口有多寡之别,社会形态也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文明民族都很注重礼仪。我们也往往把讲礼仪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高低的重要标志。对个人而言,礼仪则是衡量道德水准高低和有无教养的尺度。党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可见,礼仪是现代人必备的素养,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获得美好人生的基础。
对于教师来说,礼仪更有它的特殊意义。所谓教师礼仪,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遵循的尊敬他人、讲究礼节的程序,是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并娴熟运用的人际传播技能。因为教师的劳动具有很强的示范性,他不仅是学生处理人世疑难的导师,也是学生为人处世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受到学生的关注,对他们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教师的礼仪,不仅是教师个人的品质修养,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行为,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师德建设,教师的礼仪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教师礼仪相悖,乃至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的现象在教师队伍,尤其在青年教师身上还大量存在,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比如公共场合语言粗俗不文明;不尊重学生,时常挖苦讽刺或冷漠疏远;对学生的提问、问候随便应付或干脆置若罔闻;上课时接听、拨打手机;在教室内吸烟、随地吐痰;形象举止过于随意或浓妆艳抹、过于修饰,等等。这样的教师怎能有威信?怎能成为学生的学习榜样?又怎能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
在对此问题作了较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后,笔者认为造成青年教师礼仪失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青年教师礼仪失范的原因
1.1家庭教育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许多青年教师在自己的成长阶段中,家长对他们的教育往往也只重视智育、成绩,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德育功能、礼仪培养,使他们逐渐养成“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的意识,而这种意识与礼仪的核心思想——尊重他人、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这种由于青少年时代缺乏礼仪教育而造成的礼仪意识的缺失,如果在成为教师后没有及时发现弥补,就可能转化成为现实的失礼行为。
1.2学校求学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
1.2.1学校对礼仪教育的忽视。许多青年教师在求学阶段时,由于整个社会大气候的影响,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他们的精力几乎都用在应付从小考、期中考、期末考、模拟考、会考直到决定“命运”的升学考试等铺天盖地的考试上。这种以分数为中心的教育,必然导致忽略、放松包括礼仪教育在内的道德品质及审美教育。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因为学生每天除去吃饭、睡眠外,其余时间基本都用在学习上,与他人、社会缺乏交往与接触,所以因不懂礼仪而造成的弊病就不易暴露和发现,自然也就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当他们走上教师工作岗位,成为学生眼中的榜样和楷模时,自然就暴露出不少问题。
1.2.2教科书中礼仪教育内容的缺乏
礼仪教育应是学校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离不开教科书,而教科书中关于礼仪教育方面内容所占的比重严重不足。不仅中学教材中没有礼仪教育专门知识的介绍,甚至在学生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教育阶段所用教材中也很少有这方面的知识。
1.2.3政治思想教育对礼仪教育的替代
有部分学校虽然意识到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但也少有开展这方面的专门教育,一般就用政治思想教育来简单代替礼仪教育,学生仍然缺乏礼仪方面的基本知识。而礼仪知识的缺乏常常会让人以为“缺乏教养”,其实学生缺少的不是教养,而是必要的专门教育。
1.3工作阶段礼仪教育的欠缺
许多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评价考核往往只重视教学水平、学生成绩,这就直接造成青年教师对自身的礼仪素养提高的忽视。而有些学校虽然注意到了青年教师的礼仪培养,也经常开展师德教育和礼仪教育学习,但由于青年教师工作经验不足,繁重的教学、班主任工作已给他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往往无暇顾及自身礼仪的学习。以我校青年教师为例,除担任班主任外,平均每周每人有12~16节课的工作量,所以学习时常常带着备课本或学生作业,一心不能两用,学习自然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
通过对青年教师礼仪失范原因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对青年教师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和社会都有责任针对当前青年教师在教师礼仪上“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状,选择适当的方法及时加以教育和弥补。
2、提高青年教师礼仪的方法
2.1青年教师自身要加强学习
这里所说的学习,指通过自励、自省、慎独,培养自觉的礼仪意识,达到为人师表的道德境界。青年教师可以向前辈学习,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历来讲究“温良恭俭让”,即说话要“言语之美,穆穆皇皇”,仪表要“衣贵洁,不贵华”,仪态要“步从容立端正”。还主张在儿童入学初期就要“教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等。我国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教育家在这方面也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如孔子提出的 “不学礼,无以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等等。同时要学习教师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师德对陶冶教师情操,转变教师礼仪,提高教师素质,激发教师的积极性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2.1.1自励
自励就是通过肯定某种礼仪行为,并运用这些行为时时督促、鞭策和勉励自己。青年教师应正视自身的礼仪水平,发掘自身的长处和闪光点,肯定并加强已有的好的礼仪行为,同时以陶行知、叶圣陶等德行兼备的教育家为榜样来激励自己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从而达到更高的礼仪修养境界。
2.1.2自省
自省就是自我反省、自我审视、自我批评,是在否定的意义上对自己身上不良的礼仪行为进行克服和纠正的一种自我教育的方法。人生的修养过程,实质上就是不断地克服错误意识和行为,培养和树立正确高尚的道德品质的过程,是一切破旧立新、自我换新我的过程。而青年教师只有通过经常的自我反省,检查和解剖自己的一切言行,通过自己内心的一系列活动,才能促使自己树立起良好的礼仪,以达到道德修养的预期目的。
2.1.3慎独
慎独既是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又是道德修养所要达到的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教师礼仪的提高也要求青年教师坚持在“隐”和“微”处下功夫。因为礼仪问题本身常常不是“显”的,而是“隐”的,也常常表现为细小的事情。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工作中很多时候都可能处于“独处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如备课、出题、阅卷、做学生思想工作等。所以青年教师应追求一种自觉恪守的境界,倡导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努力按照礼仪规范要求自己,使教师礼仪日臻完善。
2.2学校要加强对年青教师的礼仪教育
2.2.1重视教师礼仪的传承
在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帮教中,要求老教师在传授教学知识、班主任管理经验等的同时,也要传授教师礼仪知识,促使新教师在提高教育、教学经验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教师礼仪修养。
2.2.2加强对教师礼仪的规范
①要求教师尊重学生, 关爱学生,以学生为本。真正把学生摆在教育教学的中心,平等地对待学生,热情地关爱学生,真诚地为学生服务。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和爱好,关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发展个性,提高创造能力。同时,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教师不主动与学生沟通和交流不仅不符合教育教学的目的,也是一种礼仪欠缺的表现。教师应主动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与学生建立朋友式的关系,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讨论,变“一言堂”为“众言堂”,在课下更多关心学生的生活。
②要求教师举止得体、语言文明。应注意坐、立、行的姿势和手势,举手投足都表现出教师应有的文明礼貌。教师从容自信的步履、端正自然的站姿、亲切关怀的目光、准确生动的手势等,都能给学生以美的感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教与学形成良好的默契。而语言是人们交换思想、联络感情的工具和手段,也是教师工作的基本手段。因此,语言文明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我们说外表是内心的自然延伸,一位举止得体、语言文明的教师多数情况下也肯定是一位治学严谨,修养良好的教师。教师的真才实学固然重要,但也切不可忽视举止和语言的修养。
③要求教师加强与家长和同事的沟通、配合。特别是对文化程度不高的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而要设身处地为家长着想、分忧,应争取其理解、支持和配合。在与同事的交往中,应以“和为贵”,尊重同事中肯合理的意见、劳动成果、工作习惯,努力创造一种和谐的工作环境。如果拒人千里,自我封闭,对自身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工作都是有害的。
④要求教师服饰得体,仪表端庄。服饰得体、仪表端庄的教师会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整洁、得体、典雅、美观的着装和端庄的仪表,能更好地帮助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教师通过自己服饰和仪表形象的示范,实质是对学生进行礼仪美的熏陶。服饰礼仪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是当代教师自我礼仪形象塑造所追求的重要目标。
教师是学生的一面镜子,学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对照。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理应从思想上认清自身肩负的责任,明白“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的深刻内涵,意识到自己的品德情操、处世态度、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如果每一位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每一所承担着教育重任的学校都能从根本上认识到这一点,并且努力地提高、培养教师自身礼仪修养,必将对造就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推动整个社会的道德建设,起着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转自网络。咨询礼仪培训事宜,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