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副镇长指导救灾有专人打伞”,纵是误会仍有警示价值|新京报快评
此类事件告诉我们,民众对官员“耍官威”显然处于零容忍的状态,而要避免被误解,引发类似的不必要的舆论风波,就需要政府公务人员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与影响。
▲副镇长抗灾有人打伞被指“架子大”,回应:系淋湿后别人主动帮撑。新京报我们视频出品
文|马涤明
近日,一张“副镇长视察水灾‘有人撑伞’”的照片引发舆论关注。
据媒体报道,针对网传“贵州省黔东南州黎平县九潮镇副镇长杨璟视察水灾时身后有人为其打伞”的视频,黎平县委宣传部方面回应说,经查,为杨璟撑伞的是过路的民众,并非是网传政府人员。他表示,这名民众是外地人,在路过此地的时候,看到副镇长杨璟在现场指挥,由于杨璟身上被雨淋湿,便主动上前为其撑伞。
车辆路遇洪水处于险情,引起人员围观,这时候路人看到有人被雨淋湿且没有伞便上前为其撑伞,这种场景如果就发生在身边,在场的人可能都不会留意。但是当呈现在民众面前的只是一段没有前因后果的视频,再配上当事人副镇长的身份,确实让人顿生违和感。
毕竟,现实中确有一些有地位的人习惯让人撑伞、开门、倒茶。传统的官本位文化中,“让人伺候”也是地位、身份、尊卑的一种体现。在此语境下,一张“副镇长视察水灾‘有人撑伞’”的照片,很容易被理解为是权力和地位“撑”起了这把伞。“副镇长背后有人给撑伞”的场面马上被人拍下来曝光,随即引发关注和争议,证明着这种“画面”的敏感。
不过,据报道,这位副镇长“平日为人低调”、“做事很认真负责的”,而撑伞人事先也并不知道其副镇长的身份。从目前的调查结果来看,撑伞人险些好心做“坏事”,而被质疑“好大的官威”的副镇长也着实有些冤。
其实,类似的“官员被误伤”的新闻也时有发生。前几年曾有媒体报道镇干部视察水灾被村干部背进灾民家,一时之间引发舆论争议,造成不良影响。事后涉事村干部都解释说,俩人从小一个村长大,是在背发小,而非网友质疑的“群众背干部”。
这些事件告诉我们,民众对官员“耍官威”显然处于零容忍的状态,而要避免被误解,引发类似的不必要的舆论风波,就需要政府公务人员时刻注意自身的形象与影响。
这看似严苛,不过其实也是公职人员对私生活的一种必要让渡。毕竟,作为被监督的对象,公职人员在公共场合的一言一行,都应讲求规范。在公众眼里,公职人员的言行,也是其履职成色的一个“窗口”--至少在某些侧面反映其对待公共服务的态度。
涉事副镇长虽然看似有些冤,不过也表示,要认真反思,对自己不够深入民众进行检讨,今后一定多注意自己的言与行。这对政府公务人员显然有警示意义:为官者必须时时处处保持慎独、警醒的工作作风和状态,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分寸,讲究形象。
□马涤明(媒体人)
编辑:陈静 校对:李世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