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勃
(未来之舟礼仪培训网)名字是一个代号,却又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的,它首先是一个人存在的标志,是一个人进行社会交往的工具,对于一个人社会关系的建立和维持具有重要意义。一个没有名字的人,在社会结构中是不可见的。其次,在许多人的眼里,名字富含着深刻的寓意,不仅是对个人命运“天机”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个人的命运。正因为如此,婴儿出生之后,都要为他取名字。不仅要为他取个名字,还要取个符合其家人心愿的名字。
现代汉语中的“名字”仅指一个人的名,在古代,“名字”则分别指“名”和“字”。颜之推在《颜氏家训·风操》中说,“古者名以正体,字以表德”,很好地说明了名和字的不同。名一般是由长辈为他确定的用以标志生命个体存在的符号;而字,则是拥有者社会权利、义务或德行追求的标志。先秦时期,“幼名冠字”。命名通常是在婴儿出生不久进行,取字则在表示成年的冠礼上进行。无论是命名还是取字都有相当庄重的礼仪。据《礼记·内则》记载,当时的命名礼约在婴儿满三月后举行,大致分为三个步骤:一是保姆抱着婴儿和婴儿的母亲一起来见婴儿的父亲,父亲握着孩子的右手,给他命名。二是将孩子的名字遍告亲属。三是将婴儿的名和出生年月日记录下来,并到地方史官和州史那里登记存档,与现在给孩子上户口相似。到后世,随着成年礼的衰微,名和字的确定时间不再有严格的区别,但名和字仍然在用法上有着明确的分工。再到后来,尤其是二十世纪中叶以后,除了少数人以外,绝大多数的人就只有名而无字了。不过,从传统社会到现在,名还有“大名和“小名”之分。
小名也中乳名,奶名。孩子的乳名通常由祖父母和父母等长辈来起,有时亲友也可加以参谋,也有请有身份、有地位的人赐名的。过去某些地方还有“闯名”和“拾名”的习俗。比如山东东明一带,就在生孩子的第二天早起五更,由孩子的父亲抱着孩子走到街头,碰上第一个人,就让他给孩子起名字。若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就要想一想,起个差不多像样的名,若遇上个不通情达理的,就胡诌一气,但不管他诌个什么就得叫什么,这就是“闯名”。所谓“拾名”,就是在生孩子的当天,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就由孩子的父亲出门上路,在路上(路旁的不算)碰见的第一件东西,砖头、瓦块也好,坷垃、木棍也罢,都可作为孩子的名字。传统的小名有越鄙俗越好的特色。历史上许多著名人物都有这样的小名,比如司马相如小名犬子,曹操小名阿瞒,刘禅小名阿斗,范晔小名砖。小名一般较为随便,仅用于家庭,只让父母兄姊呼唤,偶尔也流行于亲戚和熟友中间,外人叫不得,晚辈更是叫不得。直到今天,人们也是避讳叫小名的。
大名,也叫正名、学名、族名,是和小名相对而言的。过去学名往往是儿童入塾时,由老师起的,终身沿用不改。学名一般由三个字(若是复姓,则往往是四个字)组成,而且有两个字是固定的,第一个是姓,第二个通常是标志辈分的字,第三个才是名。如张树雷,张是姓,树的辈,雷才是名。亦有把标志辈分的字放在名的最后的。
大名一般运用于各种场合,但当加冠取字后,除了自称名以外,别人一般都以字相称,以示尊重。现在由于人们往往只有名而无字,也就只有称名了。
《礼记》记载小孩起名要在三个月时,现代起名要早得多,山东枣庄一带有俗语说:“小孩三天不起名,长大糊涂虫。”其实现代的年轻父母们往往一旦知道怀孕就开始酝酿孩子的小名和大名了。不过也有许多人习惯在孩子出生三日后再起名的,因为有所谓“早起名,孩不成”之说。
名字往往有着十分鲜明的性别特征,女孩常用花草或珍宝或其他美丽的事物为名称,如小花、小菊、小兰、小芳、小霞、小珍等,男孩则常用一些有“阳刚”之气的词作名字,比如小刚、小强、石头等等,一定程度上反映着人们不同的性别期待。但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起名字的规则多种多样,人们给孩子起的名字也是五花八门。比如根据婴儿诞生前后发生的一些特殊事情命名的情况就十分普遍。据说徐悲鸿夫人蒋碧微出生时,正巧赶上院里的一株海棠盛开,祖父以为是个好兆头,满心欢喜,遂为其起名“棠珍”。周作人的小名也是由此得来。据周作人自己回忆:“阿魁则是我的小名,因为当时接到家信(报生子)的时候,有一个姓魁的京官去访他(周氏祖父),所以就拿来做了小名,就是他给孙子们起名的一个定例。”建国、解放、改革、胜利等名字也往往因此而来。还有许多名字代表着全家的祝愿,如果希望孩子将来吉祥有福,就会选用富贵、来福、来顺、发财等一些吉祥如意的词作为名字;如果希望孩子能长得健康,就叫他们柱子、栓子、留住等;还有纪念名,以孩子的生辰时令、地点或体重等为名,比如叫春来、秋生、小龙、八斤等等;也有根据弟兄排行,叫老大、小二、小三、大羔、二羔、三羔,大妮、二妮、三妮的,或者依祖父的年龄,叫六十、七十的等等。
过去我国各地普遍有“赖名好养活”的信条,所以一些家庭为了让孩子“好养活”,就起个下贱憨呆的“赖名”,如狗剩、傻子、二憨,或者叫大牛、小羊、小驴、小骡等禽畜之名,或者粪叉、抓钩、木锨、铲子等农具名,认为这样可以迷惑阎王爷、勾死鬼,因为他们听到都是动物或没有生命的事物,就不再勾他们的魂了。也有给男孩子起个女孩名的,叫七妮、八妮之类。生子多夭殇的人家,再生了孩子后,便偷男丁兴旺人家的孩子名,接着向下排;或者跳过几个数字来排名,如已夭亡的叫小三,接着生的就叫小九;还有个别的人家,母亲会狠心咬下新生儿的一个脚趾,就着葱吃到肚子里,起名叫“小咬”、“咬住”或“大咬”等,也是要留住婴儿的意思。若是有女儿没有男孩的家庭,往往给女儿起名“招弟”、“带弟”、“唤弟”等,希望能借此招来个男孩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起名的习俗有了很大变化。一是过去小名和大名的区别很明显,小名一出生就起,大名则要等上学时才起。现在则出现了大名、小名同时起和“连名起”(连名起,就是说孩子一出生就给取定大名,并从大名中抽出一字,通常是最后一字,作为小名)的趋势,有些甚至孩子还未出生,父母就将名字起好了。二是过去大名通常由老师给取,现在多是父母或祖父母。三是过去小名有许多表示下贱憨呆的字眼,现在的小名多取可爱并朗朗上口的字,且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许多家庭里只有一个孩子,按排行取小名的做法也就自然终结了。四是现在许多地方取大名往往不再按照过去姓—辈—名的规则,给孩子起三个字的姓名,而出现了许多两个字的姓名,比如赵飞、王芳、李光等。更由于重名现象的普遍,一些人开始给孩子起四个字的姓名。五是伴随着专业起名公司的兴起,花钱由起名公司给孩子起个据说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的名字,已成为某些家长的选择。
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迁带给命名礼俗的,远不止上述几点变化。然而,命名礼俗的变化虽然多,名字表达着长辈对新生儿美好祝愿这一性质却没有改变。事实上,任何时代的一个名字从来就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标志生命个体的符号,它都饱含着祖辈最热切的期盼和最诚挚的祝福:少病少灾、健康成长、多才多艺、建功立业、长命富贵……
(摘自 《中国人最应该知道的77个礼俗》,中国书籍出版社)
(咨询礼仪培训事宜,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