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提供商务礼仪培训 政务礼仪培训 销售礼仪培训 接待礼仪培训 医务礼仪培训 会务服务礼仪培训 小车驾驶员礼仪培训 展厅讲解礼仪培训…
位置:首页 > > 教师礼仪
教师礼仪:教师应追寻何种人格之道
发表时间:2018-01-31     字体:【

(未来之舟礼仪培训网)作为我国古代教育论著《礼记》中的重要一篇,儒家的重要著述之一,《学记》对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学记》是我国古代教育论著《礼记》中的一篇,是儒家的重要著述之一,其成书的年代大概在我国战国后期至秦汉之间。解读《学记》中关于教师的论述,对于我们今天全社会尊师重教、加强教师自身修养、重塑教师人格,有许多重要的启发意义。
  教师应该有什么样的人格特征?《学记》对此进行了系统的阐述。首先,它强调教师的独立人格基础。“当其为师,则弗臣也。”当教师,可以不臣天子,不事诸侯,地位与君、侯并列,并不为臣役使,坚决不臣不仕。一切皆有自主意识,完全有自身的独立人格,与“天地君亲”相并列,其地位可谓顶天立地。这种思想对后来教师地位的确立、教师人格特征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学记》中的教师人格特征,具体可概括为以下主要方面:
  善喻善问 现代心理学认为,在教师的诸多人格特征中,热情、耐心教导学生是一个好教师首先要具备的。热情耐心地教导学生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而且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它可以唤起学生相应的情感,增强学生对教师的信赖,架起师生间友谊的桥梁,并对学生的思想教育起到良好的心理催化作用。《学记》中就有这样的思想。如:“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认为只有做到“和易以思”才可算是善于启发诱导了。《学记》强调教师首先要善于“喻”,即善于教谕、开导、讲授。衡量教师“善喻”的标准是“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藏,罕譬而喻。”就是说教师的言语讲授,必须做到语言简练而析理透彻,论述深奥而道理却不晦涩,举例典型精当却能说明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继承发扬自己的志向,以求得长足的进步。仅仅“善喻”还不够,还必须做到“博喻”,即能够“叩其两端”。教师的教学,只有从各个角度分析问题,才能广泛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记》同时也强调“问”的方法技巧在教学中的作用。“问”包括发问和答问两个方面。《学记》发展了孔子“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的思想,把“疑”作为启发诱导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善问”及“善问”的方法进行了深刻的阐述。它说:“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悦以解。不善问者反此。”即教师提问应当像砍伐坚硬的木头一样,从易到难,步步深入,久而久之就会迎刃而解,而不善于提问的人与此相反。这与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引产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知兴知废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师也。”只有懂得教育教学的规律和方法,才能成为一名教师,这是《学记》提出的教师人格的重要特征。对教师来说,要懂得的规律很多,主要有:
  第一,懂得“豫、时、孙、摩”的规律。《学记》中通过对“四兴”、“六废”的对比论证,提出了豫、时、孙、摩的教学原则。“禁于未发之谓豫”,这是对预防性原则的阐释。就是说,对学生进行教育,就要防患于未然,在学生还未出现不良行为之前就应进行教育。“时”,指及时性原则。《学记》指出:“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说明教育学生应掌握火候,把握机遇,及时施教。“孙”指顺应性原则。《学记》说:“不凌节而施之谓孙”。“节”是指学生入学时的深浅次第,材质的优劣好坏。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摩”,指观摩性原则。这里说的观摩,指同学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否则就会“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第二,明确“长善救失”的道理。《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也”。这是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长善”,就是注意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发现他们的进步,加以充分肯定和鼓励,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长善”的目的不只是发扬优点,而且还要调动自身的优点去克服自身的缺点,这就是“救失”。但要“长善救失”,就得充分了解学生,切住他们的思想脉搏,这就是“知其心”。“知其心然后救其失”,只有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才能作充分的了解分析和研究,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克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
  第三,懂得“藏息相辅”的规律。所谓“藏息相辅”,是指课内外结合,劳逸结合。《学记》强调:“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即老师应在规定的时间内授课,不能有随意性。课余的时间,适当布置课外作业和参加游戏活动。“藏焉修焉”,强调的是课内学习,“息焉游焉”讲的是课外的作业与交友及各种游艺活动。要求教师懂得学生生理机制的紧张与疲倦和心理活动的兴奋与抑制等基本特点并合理而辩证地处理这种关系,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第四,懂得“进学之道”。在《学记》短短一千余字的篇幅中,就有七次直接谈到“志”,其中主要有:“一年视离经辩志”;“未卜谛不视学,游其志也”;“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君子可以有志于学矣”。它强调为学必须首先教人“立志”,认为这是学者想要成功的动力源泉,是学习的根本。
  教学相长 教师,常被看作是知识的象征,没有知识就不能为师,所以知识修养是教师赖以为本的基础,也是赢得学生尊重、树立教师威信的重要条件。因为在学生看来,教师首先应该是学识渊博、专业精深的人。而学生常常又会因崇尚教师广博的学识产生对教师的敬慕之情并产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内驱力。《学记》很早就意识到这一点,它把学识渊博,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去分析解答学生提出的各式各样实际问题作为择师的重要条件,认为这是教师必不可少的人格特征。《学记》明确指出:“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还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在否定“记问之学”的教师的同时,肯定了“听语”的教师。所谓“听语”,就是能认真听取学生的提问,然后调动自己渊博的知识与纯熟的技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恰如其分的解答。的确,教师不可能无所不知。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加强自身的修养。“教然后知困”,“知困”后,就会产生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促使自己广博深入地学习,这样就会“自强”。这种要求教师不断进取的人格精神至今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教与学是师生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双方缺一不可。对学生来说,他们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和思想道德的提高,不仅需要用正确、系统的理论加以指导,而且更需要有可资效仿的榜样。从这一角度出发,《学记》强调要使学生对教师亲近、热爱,使他们能够“亲其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和为人品格方面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与“亲其师”相反的是“疾其师”,学生对老师各方面都不感兴趣,不愿意亲近老师。“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弗。夫然,故隐其学而疾其师,苦其难而不知其益也。”诚如《学记》所言,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教师教学水平差,责任感不强和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师生关系的恶化,不仅在学生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会导致学生厌学、废学,这是劣师、劣教造成的危害。

(本文转自网络。咨询教师礼仪培训事宜,欢迎致电北京未来之舟礼仪培训机构:010-65721174)

 
上一篇:礼仪教师的基本素质与技能
下一篇:教师礼仪:外籍教师行为规范